第1862章天真的老夫人
關燈
小
中
大
第1862章 天真的老夫人
趙岐知道黃琬脾氣不好——黨人的脾氣都不怎麽好,趙岐本人也一樣——但他還是沒想到黃琬會如此激烈,甚至要和他斷交,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麽才好。
楊彪見狀,連忙勸道:“公琰,你這是何苦呢?君子和而不同,求同存異,有什麽事可以商量嘛。”
“有些事可以商量,有些事不能商量。”黃琬怒發沖冠,厲聲道:“從來只有夏變夷,哪有夷變夏的?涼州百年戰事,幾乎耗盡國本,現在卻引涼州羌胡入舊京,他這是要做蠻夷之君嗎?”
趙岐哼了一聲。他也對天子之舉不甚讚同,只是他身在朝廷,也知道朝廷的難處,無法像黃琬說得這麽輕松。況且黃琬這麽說難免夾雜著關東人莫名其妙的傲慢,身為關中人,他對此不能認同。
“公琰,涼州才有幾十萬人?入關中的不超過十萬,而且大多以漢人為主,真正的羌胡還沒有長水營的騎士多。你總不會覺得涼州人都是蠻夷吧?”
黃琬冷笑,不予置評。
“況且真要說是蠻夷,你也別把自己當什麽華夏衣冠,荊楚向來不以中國自居,即便是今天,江夏也有蠻夷雜處,並不比涼州好到哪兒去。”趙岐說完,怒氣沖沖地一甩袖子,也不理黃琬,舉步入門。
黃琬被趙岐說得勃然大怒,追上去理論。楊彪見狀,無奈的搖搖頭。這些黨人啊,就是太沖動,脾氣一上來,逮誰咬誰,不分敵我,一視同仁。
來到堂上,袁夫人出來拜見,黃琬也不好當面開撕,只好忍著。趙岐和楊彪、袁夫人說了一件事:天子有意送回袁隗等人的屍骸,讓他們安葬在汝陽的祖墳。這件事已經考慮了很久,但一直沒能落實。這次他東行,天子又提到這件事。
說起袁隗等人,袁夫人悲從中來,忙不疊的答應了,讓袁耀去找袁權商量。
楊彪有些奇怪。“趙公,既是朝廷美意,可曾與吳侯商量?”
趙岐有些尷尬。他本來是應該和孫策講的,只是發生了點意外,他不得不裝暈避戰,也沒機會開口。見趙岐神情窘迫,黃琬忍不住插嘴道:“天子莫不是想以此為條件,逼吳侯放權吧?如果這麽想,未免天真了些。”
楊彪、袁夫人也有點擔心。他們都很清楚,讓孫策讓權是不可能的事。袁隗等人反正已經入了土,早一天搬晚一天搬沒什麽區別,等孫策攻入關中再搬也不遲。
趙岐被黃琬懟得火大,也忍不住說道:“公琰,你又何嘗不天真?吳侯雖然善戰,又新得了半個幽州,朝廷卻也不是坐以待斃。且不說關中四塞,易守難攻,並涼精銳天下聞名,就說吳侯三面受敵的形勢,你覺得他能輕松入關嗎?若是能不戰而天下太平,何樂而不為?”
“聽趙公這意思,天子這是打算禪讓?”
趙岐一聲輕嘆,摩挲著大腿,沈吟了片刻。“天子能不能禪讓,我不敢說,但天子無意開戰,我還是有點把握的。公琰,文先,如果天子封吳侯為王,入朝執政,能避免刀兵嗎?”
楊彪和黃琬互相看了一眼,都有些驚訝,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他們都是老臣,清楚異姓封王的的意義。黃琬略作思索,問道:“這是以退為進,還是真的想退?”
趙岐搖搖頭。“我不知道。實話對你們說,這不是天子的意思,是我自己的揣測。”他撫著胡須,眼神閃爍了片刻。“我在想,如果吳侯真的順應天命,當鼎立新朝,未必一定要用武力。如果能行禪讓之事,不管是天子主動的還是被迫的,不用流血漂杵,未嘗不是好事。”不等黃琬說話,他又說道:“當初袁本初若是肯去長安,天下形勢也未必會是現在這個局面。”
黃琬心有同感,難得的沒和趙岐較勁。當初王允曾經提議讓袁紹入京主政,袁紹沒有同意,一心想以武力奪取天下,結果反被孫策擊敗。如果他當時入關中,結果肯定不會是這樣,說不定還要比天子眼下的境遇好一些。如今孫策成了朝廷勁敵,兵強馬壯,但關中易守難關的形勢並沒有變,孫策也沒有必勝的把握。如果他能入朝主政,君臣相睦也好,君臣反目也罷,只不過是朝堂上的爭鬥,不會涉及到普通百姓,縱使流血也有限。
大戰一起,不知道要死多少人。
“文先,你覺得……有可能嗎?”
楊彪撚著胡須,沈吟著。“如果天子真有此意,我覺得……至少可以試試。”他擡起頭,看看黃琬,又看看趙岐。“趙公,你不妨上書天子,試探一下天子的心思。”
趙岐白眉掀動。“那吳侯這邊呢?”
“我去試試。”袁夫人說道:“吳侯雖然善戰,卻不是好戰之人。”她一邊說一邊對楊彪使了個眼色。楊彪心領神會,也附和了幾句。黃琬也沒有拒絕,雖說他對天子沒什麽留戀,卻也不反對嘗試一下。
幾個人商量了一番,趙岐隨即寫了一封奏疏,將他沿途見聞詳細的說了一遍,隱晦地建議天子封孫策為王,避免直接沖突,交由袁夫人帶著,送往秣陵。如果孫策同意,就由郵驛送往長安。孫策從幽州得到了馬匹,郵驛的速度有保證。如果不同意,那這封奏疏也就沒必要送了。
趙岐隨即問起了士孫瑞。士孫瑞被孫策軟禁在大雷山,倒也清閑,除了不能出營之外,並不排斥外人探望,楊彪、黃琬就經常和他見面。趙岐也去大營看他。得知天子西征大捷,又聽了趙岐等人的計劃,士孫瑞也覺得可行。只不過他沒有趙岐三人這麽樂觀,在他看來,天子同意禪讓的可能性非常小,他與孫策之間必然有一種你死我活的爭鬥,區別只是在朝堂上還是在戰場上。
士孫瑞經常與楊彪、黃琬見面,知道他們在整理官制,建議他們將整理好的文稿抄錄一份一起送往長安。如果天子能夠接受新政,將來與孫策相處也容易些,說不定真能君臣相得。
楊彪覺得有理,但官制史的文稿很多,來不及抄錄,他就親自執筆,寫了一封簡述,由袁夫人一起帶給孫策過目。最後送不送往長安,由孫策自己決定。
幾個老臣一拍即合,各司其職。王朗、袁耀等人也跟著幫忙。
兩天後,袁夫人就帶著厚厚的文稿起程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趙岐知道黃琬脾氣不好——黨人的脾氣都不怎麽好,趙岐本人也一樣——但他還是沒想到黃琬會如此激烈,甚至要和他斷交,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麽才好。
楊彪見狀,連忙勸道:“公琰,你這是何苦呢?君子和而不同,求同存異,有什麽事可以商量嘛。”
“有些事可以商量,有些事不能商量。”黃琬怒發沖冠,厲聲道:“從來只有夏變夷,哪有夷變夏的?涼州百年戰事,幾乎耗盡國本,現在卻引涼州羌胡入舊京,他這是要做蠻夷之君嗎?”
趙岐哼了一聲。他也對天子之舉不甚讚同,只是他身在朝廷,也知道朝廷的難處,無法像黃琬說得這麽輕松。況且黃琬這麽說難免夾雜著關東人莫名其妙的傲慢,身為關中人,他對此不能認同。
“公琰,涼州才有幾十萬人?入關中的不超過十萬,而且大多以漢人為主,真正的羌胡還沒有長水營的騎士多。你總不會覺得涼州人都是蠻夷吧?”
黃琬冷笑,不予置評。
“況且真要說是蠻夷,你也別把自己當什麽華夏衣冠,荊楚向來不以中國自居,即便是今天,江夏也有蠻夷雜處,並不比涼州好到哪兒去。”趙岐說完,怒氣沖沖地一甩袖子,也不理黃琬,舉步入門。
黃琬被趙岐說得勃然大怒,追上去理論。楊彪見狀,無奈的搖搖頭。這些黨人啊,就是太沖動,脾氣一上來,逮誰咬誰,不分敵我,一視同仁。
來到堂上,袁夫人出來拜見,黃琬也不好當面開撕,只好忍著。趙岐和楊彪、袁夫人說了一件事:天子有意送回袁隗等人的屍骸,讓他們安葬在汝陽的祖墳。這件事已經考慮了很久,但一直沒能落實。這次他東行,天子又提到這件事。
說起袁隗等人,袁夫人悲從中來,忙不疊的答應了,讓袁耀去找袁權商量。
楊彪有些奇怪。“趙公,既是朝廷美意,可曾與吳侯商量?”
趙岐有些尷尬。他本來是應該和孫策講的,只是發生了點意外,他不得不裝暈避戰,也沒機會開口。見趙岐神情窘迫,黃琬忍不住插嘴道:“天子莫不是想以此為條件,逼吳侯放權吧?如果這麽想,未免天真了些。”
楊彪、袁夫人也有點擔心。他們都很清楚,讓孫策讓權是不可能的事。袁隗等人反正已經入了土,早一天搬晚一天搬沒什麽區別,等孫策攻入關中再搬也不遲。
趙岐被黃琬懟得火大,也忍不住說道:“公琰,你又何嘗不天真?吳侯雖然善戰,又新得了半個幽州,朝廷卻也不是坐以待斃。且不說關中四塞,易守難攻,並涼精銳天下聞名,就說吳侯三面受敵的形勢,你覺得他能輕松入關嗎?若是能不戰而天下太平,何樂而不為?”
“聽趙公這意思,天子這是打算禪讓?”
趙岐一聲輕嘆,摩挲著大腿,沈吟了片刻。“天子能不能禪讓,我不敢說,但天子無意開戰,我還是有點把握的。公琰,文先,如果天子封吳侯為王,入朝執政,能避免刀兵嗎?”
楊彪和黃琬互相看了一眼,都有些驚訝,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他們都是老臣,清楚異姓封王的的意義。黃琬略作思索,問道:“這是以退為進,還是真的想退?”
趙岐搖搖頭。“我不知道。實話對你們說,這不是天子的意思,是我自己的揣測。”他撫著胡須,眼神閃爍了片刻。“我在想,如果吳侯真的順應天命,當鼎立新朝,未必一定要用武力。如果能行禪讓之事,不管是天子主動的還是被迫的,不用流血漂杵,未嘗不是好事。”不等黃琬說話,他又說道:“當初袁本初若是肯去長安,天下形勢也未必會是現在這個局面。”
黃琬心有同感,難得的沒和趙岐較勁。當初王允曾經提議讓袁紹入京主政,袁紹沒有同意,一心想以武力奪取天下,結果反被孫策擊敗。如果他當時入關中,結果肯定不會是這樣,說不定還要比天子眼下的境遇好一些。如今孫策成了朝廷勁敵,兵強馬壯,但關中易守難關的形勢並沒有變,孫策也沒有必勝的把握。如果他能入朝主政,君臣相睦也好,君臣反目也罷,只不過是朝堂上的爭鬥,不會涉及到普通百姓,縱使流血也有限。
大戰一起,不知道要死多少人。
“文先,你覺得……有可能嗎?”
楊彪撚著胡須,沈吟著。“如果天子真有此意,我覺得……至少可以試試。”他擡起頭,看看黃琬,又看看趙岐。“趙公,你不妨上書天子,試探一下天子的心思。”
趙岐白眉掀動。“那吳侯這邊呢?”
“我去試試。”袁夫人說道:“吳侯雖然善戰,卻不是好戰之人。”她一邊說一邊對楊彪使了個眼色。楊彪心領神會,也附和了幾句。黃琬也沒有拒絕,雖說他對天子沒什麽留戀,卻也不反對嘗試一下。
幾個人商量了一番,趙岐隨即寫了一封奏疏,將他沿途見聞詳細的說了一遍,隱晦地建議天子封孫策為王,避免直接沖突,交由袁夫人帶著,送往秣陵。如果孫策同意,就由郵驛送往長安。孫策從幽州得到了馬匹,郵驛的速度有保證。如果不同意,那這封奏疏也就沒必要送了。
趙岐隨即問起了士孫瑞。士孫瑞被孫策軟禁在大雷山,倒也清閑,除了不能出營之外,並不排斥外人探望,楊彪、黃琬就經常和他見面。趙岐也去大營看他。得知天子西征大捷,又聽了趙岐等人的計劃,士孫瑞也覺得可行。只不過他沒有趙岐三人這麽樂觀,在他看來,天子同意禪讓的可能性非常小,他與孫策之間必然有一種你死我活的爭鬥,區別只是在朝堂上還是在戰場上。
士孫瑞經常與楊彪、黃琬見面,知道他們在整理官制,建議他們將整理好的文稿抄錄一份一起送往長安。如果天子能夠接受新政,將來與孫策相處也容易些,說不定真能君臣相得。
楊彪覺得有理,但官制史的文稿很多,來不及抄錄,他就親自執筆,寫了一封簡述,由袁夫人一起帶給孫策過目。最後送不送往長安,由孫策自己決定。
幾個老臣一拍即合,各司其職。王朗、袁耀等人也跟著幫忙。
兩天後,袁夫人就帶著厚厚的文稿起程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